20150620_23335620150620_233414  下載    

 

阿贊曼(阿姜曼,龍普曼)2514 立尊

阿姜曼
布裡達陀 
(1870-1949) 
尊者阿姜曼1870年1月20日
出生於泰國東北部烏汶府空建區邦堪蓬村,
15歲入本村寺院作沙彌,
好學強記,活躍、大膽、廣能。
兩年後從父命還俗,
22歲決意再次出家,
1893年6月在烏汶城邊的裡亞寺受具足戒,
入阿姜索在該寺的禪堂修佛隨念、不淨觀、身念處。
曾與阿姜索結伴行頭陀行數年,
之後獨自在泰東北與北部、寮國、緬甸山林間長期游方梵行,
探索滅苦之道。
修成深度定力、調服自心之後,
下行到中部(約1915年),
在曼谷巴吞旺寺度雨安居,
其間多次走訪一位同鄉上座——波羅曼尼瓦寺住持、
著名學者優波離長老(1856-1932),
印證體驗並探討進一步密集觀禪理論。
雨安居完畢後他來到中部山區的幾處洞穴靜修,
特別是在那空那育府傳說中惡靈出沒的薩里迦山洞獨修三年,
成就不凡。
其時他想到早年游方時曾遇見眾多頭陀僧在泰東北各處修行,
又回想自己過去無善知識指點、修行步伐的遲緩,
升起了慈悲之心。
他於是下山回到東北(約1919年),
把自己重新開啟的修證之道先傳給了他的老師阿姜索,
不久弟子與護持者接踵而來。
他與阿姜索不僅傳授禪定法門,
而且為使弟子瞄準最高目標,
對他們的個人習慣、價值觀與觀察力,
作徹底的重新教育。
阿姜曼在東北指點了一批弟子,
自知未完成最後一步,
必須再次加速。
機緣成熟時他隻身離去(約1928年),
在巴吞旺寺再度雨安居,
又與優波離長老共讀經書,
深受這位學者的推崇。
雨安居結束後他來到北部的清邁,
獨自在山裡日夜修行,
不久成就。
他在清邁地區游方教化11年,
1940年被烏汶弟子請回原籍。
阿姜曼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各處游方,
直到生命的最後五年,
才定居色軍府的班農伏寺,
1949年圓寂。
由阿姜索與阿姜曼振興的泰國林居禪修傳統,
不僅傳遍了整個泰國,
如今已立足海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傑的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